市科技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7-07-24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继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加快构建“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1-4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3816件,占全省28.1%;发明专利授权量1541件,占全省32.2%,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1位。1-5月,实现技术交易178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9.56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海洋技术交易额4.53亿元,同比增长213.41%。截至5月底,全市已建孵化器1298万平米,同比增长8.6%,投入使用894万平米,同比增长35.2%,拥有国家级孵化载体总数96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新认定高企565家,总数达1347家,净增75%,幅度居副省级城市第三,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九。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顺利通过创新型试点城市评估,获批建设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集聚高端资源,提升源头供给

  1.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试点——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全面启动运行,累计已构建8个功能实验室、9个联合实验室,与山东省科学院、浪潮集团合作建成了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及国家级深远海大型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相继视察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对实验室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全国唯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创新中心,承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0个任务中的7个,目前已启动3个,努力打造世界高速列车创新高地。科技部万钢部长在我市召开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对高速列车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新要求。

  2.集聚高端研发机构。主要围绕“四系”展开:一是中科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正式落户我市,形成“两所九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发展格局。推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目前驻青院所人才规模近2000人,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61个,孵化科技型企业48家。二是高校系。“北航青岛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北航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工程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与西北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等签署共建协议,相关研究院正式落户我市。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合作协议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近期签署。三是企业系。引进建设中国航天十三所青岛研究中心。与中电科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中电科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近期签约。推动崂山区与中科曙光洽谈,已形成合作备忘录。百度青岛智创基地落户青岛。四是国际系。慧与大数据中心、西门子创新中心、亚马逊创新中心等全面建设。中美海洋传感器研究院将落户青岛,实现对海洋传感器进行的产业化。中国·青岛2017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第四届青岛科技技术转移大会紧张有序筹备。

  3.强化高端人才支撑。公布首批两个顶尖人才团队名单,戴宏杰、吕志民团队正式落户,下拨首期支持资金6000万元。2家企业入选2017年全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完成2017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科技创业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申报工作。国家“千人计划”166人、“万人计划”3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7人。

  (二)提升科技服务,加快成果转化

  1.加强孵化服务。截至5月,全市孵化器168家,其中国家级17家、市级33家、区级118家。在孵企业5207家、毕业企业693家。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众创空间152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6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国家星创天地11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开展项目路演、创业培训、创业大赛、论坛等创新创业活动,服务创业企业4788家次,服务创客3.8万人次,380家企业(团队)获得融资5.7亿元。

  2.拓展技术转移服务。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功能,出台《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成果挂牌交易》和《科技成果拍卖》等4项地方服务规范,其中《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是国内首个科技成果评价地方服务规范。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评价机构37家,科技评估师129人,完成成果评价1360余项。向市人大汇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实施情况。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1所驻青高校负责人,就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了座谈交流。征集梳理驻青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信息409项。举办创新与转化专题培训班,市区两级政府领导、科技部门人员、科技中介机构负责人等80余人参训。

  3.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推进以智库基金、孵化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为链条的股权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累计组建股权投资基金30支,资金规模超23亿元,初步建成了覆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股权投融资体系,累计为150个项目投资6.2亿元。全国首创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青岛模式”,累计为41家次企业提供13.5亿元信贷支持。承办科技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培训班,培训科技金融管理人员180余人。

  4.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亿元。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快速推进,新增专利代理机构3家,总量达到43家,占全省37%,位居第一。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2家,青岛发思特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5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证书,42家企业通过规范认证。海尔集团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山东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单位。

  5.提升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管理办法,2017年上半年新增仪器入网240台套。入网仪器累计达3000台套,原值超过21亿元。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大数据平台上半年访问量近62万人次,总体访问量突破225万人次。

  (三)聚焦高技术产业,促进动能转换

  1.遴选高技术产业方向。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结合“十三五”规划,借鉴深圳、杭州、武汉等先进城市经验,遴选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四个重点高技术产业,编制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凝练46个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打造青岛动能转换新引擎。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千帆计划”研发投入奖励、高企奖励、国际合作补助、科技金融补偿等八个实施细则全部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全市获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868家,同比增长81.6%。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5.41亿元,同比增长47.5%。与税务部门深入全市10个片区组织高技术技术企业认定、税收专题培训、研发加计扣除培训25次,培训企业255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从“十二五”初4640亿元增长到十三五初7626.47亿元,年平均增速度13%。

  3.全面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推进,按照“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4条主线,积极开展走访活动,在完成市部署工作的基础上,超额走访四川大学、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单位,洽谈合作意向,加快引进优质科技资源。截至目前共走访35家单位,居各市直部门首位。

  4.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1万辆,建设充电终端1.2万个。完成国家四部委对青岛真情巴士集团运营的宇通纯电动客车申请财政补助资金进行实地核查。在马凯副总理主持的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座谈会上,我市作为6个典型之一做了经验发言。

  5.强化科技惠民。举办2017科技活动周,参与人数超20万人。首次在青能所、妇儿中心、即墨市设立3个分会场,微信直播当天点击量突破了7万次,青能所分会场参与的市民超过3500人,电视台、日报、半岛报、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组织处置浒苔工程装备研制以及浒苔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建立大型秸秆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抗肿瘤抗病毒国家Ⅰ类生物新药乐复能在我市投产。

  (四)加快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1.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创委领导统筹作用,召开市科创委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重点任务及启动十大科技创新中心首批试点等工作。针对巡察组提出的问题,结合自查认真分析查找工作风险点,边巡边改,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堵塞漏洞。

  2.深化管理改革。一是探索科技资金管理改革,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将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下放相应平台组织,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先期启动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改革试点。二是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出台严重失信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快科技诚信体系建设。三是拓宽科技奖励申报渠道,建立提名制,加大对创业奖和人才团队的授奖比例,实行异地评审,强化社会监督,确保公开透明。

  3.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靶向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突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建设海洋药物、石墨烯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脑科学、深空深海探测等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智能家居、石墨烯、智慧生活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进一步突出。与深圳“4个90%”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深圳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我市为73%;深圳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我市为86%;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我市为69%;深圳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产生于企业,我市为70%。

  (二)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需进一步打通。在成果转化政策推进落实过程中,部分高校院所配套细则仍有待完善、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需进一步督导高校院所深入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成果转化“中梗阻”,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孵化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市孵化载体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难以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且服务机构小、散、弱情况仍然存在,高水平的创投、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依然缺乏,服务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四)创新创业氛围需进一步完善。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方面,体制机制保障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土壤,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下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落实上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率先建成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聚焦高端创新资源,抓实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发力点。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引智引才力度,集聚创新资源,争取谋取发展位势和先机,抓住重点精准发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多创新源头支撑,着力打造科技产业硬实力。

  二是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打造百家成长性高的瞪羚企业,培育千家创新性强的千帆企业,服务万家创新活力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构建梯次鲜明、衔接有序的科技企业梯队。

  三是突出转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加快构建“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一手抓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发展,一手抓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推进我市动能转换步伐。

  四是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市科创委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梳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和项目打好组合拳,强化落地落实,同时靶向问题加快研究新的政策举措。